生活富足,安逸闲适,河南省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原有的贫困面貌已悄然改变。付楼之“变”,正是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一系列实干作为的结果。一个村庄想要发展好,基层党组织发挥的作用尤为关键。唯有基层干部有作为、勇作为,带领村庄前行才不是一句虚言,付楼,正是如此。
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健告诉记者,发展香菇种植让村民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独臂支书”,头雁当自强
初见李健,他的笑容淳朴,透着一种真诚。
“独臂支书”,早已成为他的一张名片,恰恰是特殊的经历,锻造了其坚韧不屈的品格,让他一路走来,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不仅实现了身份的转变,更带领全村增收致富。他先后当选“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被当地群众称为“新时代的桐柏英雄”。
2011年12月30日,回忆起那一天的遭遇,李健仍心有余悸。那时的李健还是村里的电工,在检查变压器时意外跌落,不慎触碰到高压线,当场失去了意识。
被送往医院时,李健浑身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据工友回忆:当时医生都表示“生存希望渺茫”。
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李健创造了“奇迹”。李健醒来后,先后经历11次手术,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右臂进行了截肢,落下终身残疾。在术后将近两年时间,李健都无法下床走路。
“那些年真是祸不单行,我的妻子因脑出血偏瘫,落下了精神障碍的后遗症,84岁的老父亲在为我们借钱看病的途中发生了车祸,从此只能拄着拐杖行走,而我的弟弟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家中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如果我再不站起来,这个家怎么办?”李健说。忍着巨痛,他每天坚持康复训练,不知道摔了多少跟头,靠着顽强的意志力,终于站了起来。
李健告诉记者:“那时候觉得人生很绝望,甚至想放弃生命,是党和政府让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2014年,李健一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人得到了托底保障,市供销社的王坤祥成为他的帮扶人。在镇党委和村干部的鼓励下,李健重拾信心,开始学习食用菌、蔬菜种植技术,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和沉淀,不仅成功脱了贫,还成了当地致富带头人,光荣地入了党。
自强坚韧、乐善好施、勤恳善良的品格,让李健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合适人选。2018年,李健当选为付楼村党支部书记。要做好农村的工作,李健深知要让群众发自内心地认可,上任后的李健将公正、实干的作风一以贯之到各项工作中,在解决干群矛盾问题时,将心比心站在群众角度解决问题。
只要一有时间,李健就去听各种讲座、培训,把所接收的新观念和想法在脑海里不断复盘,将具有操作性的观念转化为现实,带领村民实现增收致富,其间,李健积极扭转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还鼓励不少残疾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村强,民富,人和,付楼村在李健这样旗帜型村支书的带领下一路向前。”埠江镇镇长胡志根表示。
像李健这样的头雁,正是“新时代桐柏英雄”的代表。桐柏县委书记党建凯表示:“桐柏县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五星支部’创建、争创市党建工作品牌的要求,通过认真开展‘桐柏英雄杯’争创‘十强’村党支部擂台赛活动,在村级党组织中选树一批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在全县村支书中选树一批‘领头雁’,着力让‘新时代桐柏英雄’成为推动桐柏跨越发展的生力军。”
多管齐下,付楼变“富”楼
在付楼村,一个“用工荒”现象有些“特别”:村里不是缺人干活,而是干活的地方多,“抢”晚了就没人干。
人人不缺活、不愁没地方挣钱的愿景在付楼村逐渐成为现实,这也是付楼村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的必然结果。
曾经,付楼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是当地有名的穷村。群众以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村里也没有什么可发展的产业,当时的付楼村迫切需要寻找出路。
“要让群众有钱挣,有活干,这是最重要的。”李健说。经过一系列考察,付楼村决定发展食用菌产业,对于发展食用菌产业,李健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个产业虽然算不上‘新鲜’,但周期短、经济效益有保障,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发展前景比较好,从我们村情出发,这是最合适不过的路子。”
万事开头难。起初,一些村民对于发展食用菌产业抱有疑虑,李健始终认为:村里党员要带头发展,得做出个样子,让村民看见实际的成效,他们才会愿意一块干。于是付楼村党支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组织村“两委”成员和优秀党员学习先进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经验,带头种植了15万袋菌棒。
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批香菇试种“初战告捷”,当年利润达50万元,这也极大鼓舞了付楼村党员群众,当地村民也纷纷加入香菇种植的行列。此后,付楼村一鼓作气建设了香菇种植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引进真姬菇、羊肚菌等种源,在技术、销售层面做足保障,带领当地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
“现在基地种植了300万袋菌棒,年产量达600万斤,产值达3000万元。”香菇基地负责人表示。据了解,基地共带动农户46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实现脱贫劳动力35人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达10万元。
付楼村探寻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付楼村努力将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考虑到村里大多为岗坡地,土质疏松,适宜种植黄金梨等果树,付楼村合理规划发展黄金梨、软籽石榴等果树种植600余亩,并发展花卉苗木、养殖产业,催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2家。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付楼村还引进了一家浙江服装加工企业,激活扶贫车间产业动能;建成新能源生物颗粒厂,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务工。
在不断实践中,付楼村探索出一条“嵌套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进一步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截至2023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87万余元,实现了户均2个以上稳定增收渠道。
有枝可栖,心安是归途
池塘碧水清波,鸭鹅划水而过,公园风景如画,村民悠然自得……付楼,有着人们向往的田园生活。
这些年,付楼村被评为四美乡村,还跻身“河南省传统村落”。“家乡的变化让我们自豪。”“我们没事的时候就带着孩子回家看看。”……在外务工的村民每次回乡都会醉心于村庄发生的可喜变化。这些改变,不仅让“归鸟”有枝可栖,乡愁有处安放,也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所谓幸福感,不仅关乎务工是否稳定,还关乎环境是否宜居,乡风是否文明,治理是否有效……
付楼村自然村组较多,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不便的窘境一度困扰着村民。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暖心工程,对此,付楼村按照“美丽乡村”标准,打造付楼村主干道路“四好农村路示范圈”,落实通村道路、连组道路、联户道路、生产道路、产业基地服务道路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改建乡村道路18.8公里,帮助全村8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解决了村民的出行困难。为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付楼村还在道路两旁安装太阳能路灯,规划建设小游园。从此,村民日常散步、孩童玩耍也有了好去处。
付楼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持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对村容村貌进行全面提升。
立足传统村落老旧房屋较多的特色,付楼村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高质量建设村史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文化书屋等一系列文体设施,并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建广场舞队、戏曲乐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
良好的乡风文明同样是美好乡村生活的需要。在付楼村吕庄组有一位名叫刘士玲的老人,老人丈夫由于脑梗偏瘫不能自理,刘士玲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着他。“平时刘士玲去车间务工,怕老伴儿一个人在家孤独,就推着他到车间,她一边做活儿,一边陪老伴说话解闷儿。”李健说。
平淡却温暖的小事感动着付楼村党支部。之后,付楼村将刘士玲评为“孝老爱亲”的好榜样。付楼村每年还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增强付楼村的集体荣誉感,提升村民整体素养,培育良好文明乡风。
村美、业兴、人和,在李健看来,美好的乡村生活应是这样,但不应止步于此。他说:“在桐柏县每年举办的村党支部擂台赛活动中,我们都相互交流、学习了许多,付楼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提升,未来,我们一定再接再厉。”
本文链接:https://xiangcunbao.cn/post/120.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