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在促进就业、推动农民稳定增收的工作中,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力促进就业,推动各族群众稳定增收。

产业融合拓岗

文旅融合兴产业。深挖民俗文化,举办文化旅游美食节等活动,连续五届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名录23个;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研制生产厂家,以产业带动就业增收;探索“体育 + ”模式,打造攀岩体育小镇,承办多项赛事,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目的地;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拓展旅游市场,2021年-2024年6月,全县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653.14万人次,国内旅游消费118.67亿元。2023年,全县 A 级景区带动就业约600人,人均旅游年收入约1.6万元。 招商引企促就业。积极招商引企,自2021年以来,成功签约入驻企业20家,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发展,园区企业人均月收入从2021年的2516.8元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3718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9年的14.1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2.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19年的4.1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98亿元。扶持壮大帮扶车间,全县发展就业帮扶车间50家,带动就业3608人,吸纳脱贫劳动力1085人,其中5家在乡镇设分厂或加工点带动625人就业,13家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人均月收入达2200元。电商助力活乡村。出台电商扶持政策,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优化物流配送体系,网商数量从2019年的495家增至1600多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超40%,辐射带动农村脱贫人口就业逾2000人次,助力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约200人,成功获评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强化服务送岗

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构建“1234N”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区级县域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试点项目,搭建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一张网”建设,打造“1个中心,2个市场,3个平台”,建设“1+11+N”全覆盖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点,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全链条就业试点服务,建立长效稳定机制,摸清劳动力底数,精准掌握务工情况,实现8项全链条就业服务,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会53场次,提供岗位2.3万个,促进就业6700多人。优化强村公司服务模式。推行“强村公司 + 人力资源市场 + 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服务模式,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 35 场次,提供岗位 1.72 万个,吸引6200多人次参加,达成就业意向1680人。强村公司自身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岗位2800多个,2022 年以来12个强村公司累计用工8.5万人次,带动脱贫人口1.45万人次,发放劳动报酬1850多万元。围绕产业和乡村建设需求提供实用技能培训,今年举办17期培训780多人次,320多人获得相关证书。

粤桂合作增岗

深化东西部及县际劳务协作。通过积极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深入挖掘东部地区的就业潜力,精心组织就业对接活动,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成功助力3478名农村劳动力在东部实现就业。采取“点对点”的精准服务模式,免费输送932名农民工顺利赴粤务工。加强县际劳务协作,与周边县份紧密合作,实现就业信息互通共享,通过举办联合招聘活动等方式,成功帮助200多人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通过跨区域合作,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就业安置。扶持零工团队就业。顺应零工市场需求,加大对零工团队的扶持和引导力度,通过政策支持,优化市场环境等措施,盘活426个零工团队,为本地零工提供了1.66万人次的就业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零工市场的灵活性需求,也为众多劳动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充分激发了零工市场的活力,为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工代赈稳岗

开发公益性岗位。科学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涵盖多种类型,为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中的半弱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今年以来,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5种,成功安置脱贫人口就业5429人。安置时长不少于6个月,工资收入每月800元至1200元,预计年内可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增收 5000余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积极鼓励吸纳项目所在地村民、易地搬迁脱贫户、脱贫边缘户和监测户就业,2021-2024年累计带动1275名群众就业,其中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285人,发放劳务报酬199.192万元。鼓励有条件的项目进一步提高劳务报酬资金占比,如加方乡龙头河二期项目、古零镇羊山村西湾桥项目发放劳务报酬占项目使用资金的18.8%。2022年自治区以工代赈现场观摩会在马山县成功举办。

发展种业优岗

创新种业发展模式。马山县积极探索种业新路径,创新构建“基地 + 种业公司 + 强村公司(合作社)+ 新型农业主体(大户)+农户”模式,推动制种产业蓬勃发展。水稻、玉米繁制种面积达3万亩,玉米制种面积位居广西第一,荣获广西杂交玉米制种大县称号。提供丰富就业机会。种业发展带来了岗位的优化与提升,大量的制种工作为农户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各个环节都需要劳动力的投入。2024年以来,带动务工约8万人次,发放劳酬约800万元,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种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农资供应、农机服务、农产品加工等,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马山县文旅局)

本文链接:https://xiangcunbao.cn/post/155.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