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充分依托当地技术、市场、标准、品牌、人才等方面优势资源,以种业创新、智慧农机、数字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大力推进并普及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数字技术、品牌标准的创新应用,构建农业发展新业态,持续为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发展注入强大的“圳”能量,加快培育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助力对口帮扶协作地区高质量发展。

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万亩海水稻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以种业创新和智慧农机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深圳市落实中央“打好种业翻身仗”战略部署,结合对口帮扶协作地区资源禀赋,推广优质种业种源创新技术,推动农作物、禽畜等优良种源落地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发挥深圳智慧农机装备和作业服务优势,提高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

创新推广高科技种业技术。聚焦种业创新高地建设,深圳市搭建高端科研平台,汇聚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中国农科院黎志康绿色超级稻“孔雀计划”创新团队等一批知名的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突破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快转化运用普及科技成果,将先进的种业技术和优质种子资源引入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助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其“芯”力量。中农海稻在新疆喀什市建设“高品质耐盐碱粮油作物生物育种中心”,带动喀什海水稻年产量达到6700吨,平均亩产超600公斤,受益群众达2357户。

打造高水平农业创新载体。深圳市深化农业科技与实践的共融共合,建设基因组所、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分子育种研究院等高水平的创新载体,建设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深圳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平台,依托这些创新载体将抗虫棉花、杂交水稻、杂交马铃薯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在与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帮扶协作中,输送先进的农业科技与管理经验,激发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的创新活力。目前,深圳市已初步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链,成功布局了51个高水平的农业创新平台。

推动智慧农机广泛应用。深圳市积极为对口帮扶协作地区与相关企业搭建起紧密合作的桥梁,策划并推动了一系列合作项目落地,向对口帮扶协作地区输送先进的智慧农机设备。推动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集播种施肥喷药一体化功能的智慧农机在广东、广西、江西、贵州等地落地应用;深圳大疆农业从2014年起针对农田和果树的喷洒播撒、林业飞防等多场景作业研发的农业无人机,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规模化应用,覆盖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及咖啡、茶叶、柑橘等经济作物,2023年作业面积已突破18亿亩次,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马海村金色梯田。

以数字技术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深圳市发挥数字技术产业优势,围绕“乡村治理数字化、农业生产智能化、农民生活智慧化”,助力对口帮扶协作地区打造数字化新业态,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推动乡村治理和乡村经营数字化。深圳市乡村振兴与协作交流局携手中兴、华为等科技企业,在广西田林等县域,共同搭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高效协同的乡村治理数字化体系;与腾讯联合,引入了“积分制”治理模式,运用数字化工具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提升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与内生动力;推动腾讯启动“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公益项目,遴选广西19个县21个村,培育本土乡村CEO,应用数字化经营管理工具,精心打造农文旅特色品牌,并利用腾讯视频平台的流量优势推广销售当地农产品,实现了乡村农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推动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深圳市在对口帮扶协作地区构建全产业链条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促进农业跨界融合,引领农业产业全面升级。携手广西田林县利周乡,面向农民提供数字化种植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应用服务,实现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事管理、产品溯源、自动化控制、云监控等功能,将爱善现代农业庄园打造成为5G+智慧葡萄种植示范园区,2023年爱善葡萄园产量达15万斤,直接带动脱贫人口致富,全乡9个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15万元,带动脱贫户稳步持续增收。

推动农民生活作业智慧化。深圳市整合科技资源与创新应用,引领农民生活与作业方式的深刻变革。深圳丰农控股打造“天天学农”网上培训平台,为农民量身打造了灵活多样、易于获取的学习资源,推动了农民种植养殖技术迭代升级;深圳中农网携手广西,共同打造了“稳产保供对接平台”与“春耕备耕生产调度大数据平台”等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通过精准分析数据与高效调度资源,实现农业作业精细化与高效化,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与抗风险能力;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追溯。

以模式创新助力乡村经济增长

深圳市利用模式创新、庞大市场和低碳技术等优势,深度挖掘对口帮扶协作地区潜力,实现更大的生态价值转换,促进双方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圳品”认证,为对口地区农产品打开销路。深圳市形成了以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为目标的长效机制。该机制通过构建科学严谨的评价认证流程,至今年4月,已成功助力全国63个对口帮扶协作县的325个产品获得“圳品”认证,占比高达22%,提升了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与品牌化水平,形成了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新格局,有效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销路,以消费带动生产,为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圳市通过“圳品”帮扶计划,成功助力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七百弄鸡”品牌走向大湾区市场,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与附加值,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大力推广“总部+基地”模式,实现对口地区农户增收可持续。深圳市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深圳总部+协作地生产基地”模式,高标准创建农特产品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让更多对口帮扶协作地区优质农特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深农集团、华润集团、京基智农、金晋集团、茂雄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纷纷到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建立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供深农产品基地等,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如深农集团在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建设1500亩的高山蔬菜项目,每天向粤港澳大湾区供应40吨高品质新鲜蔬菜,丰富了大湾区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群众的“钱袋子”。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深圳市发挥在新能源发电、应用及储能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与对口帮扶协作地区丰富的风电、光伏等自然资源相结合,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截至2023年底,深圳能源集团、中广核等企业在广西百色市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高达452万千瓦,总投资额超过198亿元,有效推动了当地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深圳能源集团采用“项目开发绑定帮扶资金”模式,在实现新能源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民生改善注入了新动力;计划开发造林碳汇项目,通过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等方式,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现生态价值的有效转换,为两地储备优质减排碳资产,与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共同构建集新能源开发、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清洁能源发展体系。(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本文链接:https://xiangcunbao.cn/post/156.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