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达吽小镇,只见一栋栋融合了布努瑶建筑风格的骑楼和易地扶贫搬迁楼鳞次栉比,外墙上的巨型民族风情壁画格外引人注目,小镇内文化墙上独具特色的铜鼓文化、长寿文化、美食文化令人叹为观止,美食步行街、酒吧街、风情购物街、美食广场等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脱贫攻坚期间,为了确保搬迁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大化县探索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有效结合的方式,于2018年6月建设“达吽小镇”。经过多年的发展,达吽小镇先后获得“布努瑶特色小镇”“广西重点文旅特色小镇”“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广西十佳美食夜市”“广西旅游休闲街区”“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已经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幸福家园。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达吽小镇,只见一栋栋融合了布努瑶建筑风格的骑楼和易地扶贫搬迁楼鳞次栉比,外墙上的巨型民族风情壁画格外引人注目,小镇内文化墙上独具特色的铜鼓文化、长寿文化、美食文化令人叹为观止,美食步行街、酒吧街、风情购物街、美食广场等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脱贫攻坚期间,为了确保搬迁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大化县探索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有效结合的方式,于2018年6月建设“达吽小镇”。经过多年的发展,达吽小镇先后获得“布努瑶特色小镇”“广西重点文旅特色小镇”“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广西十佳美食夜市”“广西旅游休闲街区”“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已经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幸福家园。

游客聚集在达吽小镇步行街欣赏演出。 蓝景惠/摄

达吽小镇打造经济增长新模式

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便呼朋引伴、扶老携幼,聚集到达吽小镇休闲散步。此时,家住古江安置区的搬迁群众覃庆妹也推出自己的移动摊位车,来到规定的区域内,售卖当地特色小吃“贡川油馍”。

2019年,覃庆妹带着两个孩子搬迁到古江安置区(古江社区),白天到县城打零工,晚上去小镇摆摊,售卖自己老家的特色小吃。“我这摊位是免费的,每晚摆摊到10点多钟,第二天又去干别的活。光靠卖油膜,每个月就有2000块钱左右的收入。”覃庆妹说。

位于达吽小镇中心的古江社区,与国家4A级景区大化奇美水城景区、大化红水河百里风情画廊景区相邻,是大化县仅有的两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特大型安置区之一,居住着1.4万易地搬迁群众。大化县通过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美食旅游小镇建设完美融合,着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旅游”新模式。该县依托达吽小镇完备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中国美食之乡”的品牌,大力发展特色美食,吸引周边县区群众以及各方游客前来游玩。达吽小镇逐渐火了起来,让古江社区的搬迁群众乐开了花。

2019年7月1日,达吽小镇开街,大化县整合了古江社区广场周边安置楼一楼的铺面和达吽小镇里的其他铺面,实行统一管理,给予商户前3年免租金的优惠,助推搬迁群众返乡创业就业。目前,进驻达吽小镇的商家有215家,从业人员约1500人,其中,由脱贫户自主创业的商家近100家,从业的脱贫人口350人。

古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唐丽梅说:“县里从2020年6月起,允许我们的搬迁群众在每天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及节假日全天,在小镇里规定的区域内占道经营。这一举措不仅有效促进当地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还尽显县委、县政府的民生情怀。”

7月24日,古江社区居民在爱心积分超市兑换商品。 陆荣斌/摄

文“五联五融”促进安置区互嵌交融发展

7月19日,20多名孩子聚在古江社区儿童之家,参加为期半个月的“2024年丰富多彩暑假成长营”。在这里,孩子们将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习消防安全教育、趣味心理、书法、儿童手工、绘画、阅读等课程,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韦销湖说:“我从幼儿园开始,每年的暑假都来参加成长营的活动,在这里我很开心,不仅认识到很多的小朋友,还可以学到知识。”

每逢暑期、周末、节假日,古江社区就组织孩子们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陪伴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不仅如此,每逢各民族节日,古江社区也组织社区内的14个少数民族开展邻里节活动,促进各民族团结。

近年来,古江社区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精心打造党群联结,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互嵌交融;文化联心,民族团结与意识形态互嵌交融 ;景城联建,民族元素与城镇建设互嵌交融 ;产业联营,搬迁后续与就业创业互嵌交融 ;警民联创,民族事务与社会治理互嵌交融等“五联五融”方式,有力推进安置区各民族搬迁群众像石榴籽一样互嵌交融新发展。2022年,古江社区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称号。

在古江社区文明实践(粤桂共建)爱心积分超市,墙上张贴着积分获得及兑换流程、积分明细表、积分兑换标准等 ;一排排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每种商品的下方,都标明了相应的兑换积分。每到月底,居民们就可以利用平时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攒的积分,来到爱心积分超市消费,把大米、纸巾、洗洁精等生活物品带回家。

“我们社区的群众通过积分兑换商品,得到了物质奖励,也得到了精神鼓励。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建好用好爱心积分超市,激励更多的社区群众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工作中来,让他们真正融入社区,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唐丽梅介绍。

2023年6月,在粤桂协作工作队的帮扶下,古江社区创建爱心积分超市,围绕“好人好事”“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其他先进典型模范”等四大事项,按照文明实践积分评分标准进行积分,进一步激发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投身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促进邻里团结、社区和谐。

产业布局助力搬迁群众稳岗就业

清晨,古江社区搬迁群众蓝美荣早早起床,把正在读小学的儿子送去学校后,就来到学校附近的城西产业园里上班。

“搬到安置区后,生活方便了许多。最明显的就是孩子上学问题,以前我在外务工,女儿在老家就成了留守儿童。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和外出打工一样,还能在家照顾女儿。”2019年2月,蓝美荣从南宁返乡,入职古江社区附近的广西大化铭顺防护制品有限公司,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和蓝美荣一样,古江社区脱贫劳动力苏法玉,也是为了照顾孩子而选择回到县城打工。原本在广东务工的苏法玉,2020年初返乡后,来到拿银安置区就业创业基地里的大化旺成玩具有限公司就业帮扶车间上班。因为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一进入该公司就担任中层管理人员,每个月平均工资在5000元以上。不仅如此,每年他还享受到政府发放的稳岗补贴,仅2023年,他就领到了1800元的稳岗补贴。

为促进搬迁群众的稳岗就业,大化县按照河池市“突出抓好城镇安置区‘六园’产业建设”要求,于2021年9月,在原有城西产业园、拿银安置区就业创业基地的基础上,投资4.5亿元,开工建设城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配套产业园等产业配套设施项目,预计2025年全部建成,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通过招商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三个产业园已经引进18家企业入驻,共带动就业1198人,其中搬迁群众295人。如今,县城安置区周边基本形成了“一镇一城两园三区一基地”(达吽小镇,电子商务城,城西产业园、易地搬迁就业配套产业园,特色旅游景区、城南工业园区、红水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拿银安置区就业创业基地)产业格局。

滔滔红水河,奔流不息。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不断推进,一幅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在新奋斗的起点上,大化县将砥砺奋进,勇探新路,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再加力,持续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本文链接:https://xiangcunbao.cn/post/157.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