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省温州市深入推进农村变革,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进入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阶段。乡村从“环境美”逐步迈向“发展美”,产业生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新时代乡村建设格局。特别是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温州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数字赋能和产业创新,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数字工厂”造就高效生态农业

走进瑞安市马屿镇的瑞安都市—万科智慧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以下简称马屿镇蔬菜基地),可以看到没有土壤的钢管大棚内,生菜和小番茄生长得郁郁葱葱。这个50亩的蔬菜基地,正以其现代化的无土栽培技术,引领着农业生产的新潮流。

“这里的蔬菜产量是传统农田的5倍,产值更是提升了10倍。50亩大棚,我们只需要两名农技员就能实现日常技术运作。”基地负责人刘良斌自豪地说。该基地采用小番茄长季节基质种植和生菜漂浮水培模式,这些无土栽培技术,让蔬菜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也能茁壮成长。

“我们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农业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设备远程自动控制。”农技员金子皓介绍。农技员无需进入大棚,即可远程精准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确保蔬菜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中。

以“数字工厂”模式打造的文成蔬菜基地具有经济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等特点。

数字植物工厂模式还具备向农户覆盖的能力。马屿镇蔬菜基地就在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共富模式,通过构建联农带农机制为智慧农业“铸魂”。

基地联合省农科院、温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设立了共富工坊,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新技术、新模式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推广。

“智慧农业系统配置方便、安装使用难度低,为农户安装时,我们只收设备费用,软件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这项投资的起步门槛从20万元降低到10万元以内。”刘良斌介绍。这使得更多农户能够买得起、推得开、有钱赚,享受到智慧农业带来的红利。

目前,蔬菜基地已联结农场用户10家,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优化了作物周期、产品质量、亩均产值。

在文成县,“数字工厂”模式正应用到育苗产业,该县以农业经济开发区和桂山乡两大高山台地为核心区域,打造果蔬种质科研高地。借助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入研发具有特色的高附加值品种,有效解决了蔬菜育种、集约化育苗、种苗稳定供应等关键问题。

“人工光植物工厂建成后,番茄嫁接育苗成活率从60%提高到95%以上,育苗周期较传统育苗缩短10天以上,壮苗率平均可达98%以上,单位面积育苗量提高了4倍以上,生产效益提高35%以上。”文成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种场管理中心主任吴昌旺说。

新技术的应用还减少了农药使用量90%以上、降低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量99%以上,有效减轻了土壤污染水平,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这些积极的变化不仅改善了环境条件,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文成县共建成数字植物工厂2家,在建4家,计划总投资5亿元,现已投资1.96亿元。预计未来年培育高附加值果蔬种苗约6500万株,合计年产值约1.15亿元,亩均产值40万元以上。

经过多年探索,温州市数字植物工厂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经验借鉴。

“产业大脑”培育高价值产业链

从牧场到餐桌,一瓶牛奶历经的旅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鸣公司),一瓶牛奶的生产需要历经30多道工序,穿梭200多米管道。此外,为了将全部牛奶在每天5点半前送到销售门店,需要近500辆车来往于工厂与门店间……

一鸣公司现自有牧场2座,核心牧场40座,奶牛近4万头。依托牛场管理软件、环境监测监管系统等,一鸣公司的牧场可以采集和汇总牧场前端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实现对奶牛的精准感知、精准预警、精准饲养、精准管理。牧场的每一只奶牛都有自己数字化的身份档案。每天饲喂了多少草料、产了多少牛奶、奶质如何,都被清清楚楚地记录在公司的牛场管理软件中。

一鸣公司相关负责人叶侠鸶介绍:“采用数智规模化养殖后,产奶量平均提高8%,每头牛产奶量平均提高500公斤、增加产值2000元以上。”

不仅仅是在生产端,自2020年上市以来,一鸣公司就已经开始尝试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数字化管理,“一鸣全产业链指挥中心”应用平台获评浙江省第一批数字农业工厂。

引入数字化生产加工系统后,原料奶杀菌、灌装等7道工序的耗时由原来的10小时减少到的6小时,人力减少70%。

在配送环节,一鸣仓储物流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程冷链数字化管理,服务网络遍布浙、苏、沪、闽、皖5省市,每日配送网点超过3500个,12小时即可将刚产出的鲜奶送上餐桌。

此外,通过“智慧一鸣”生产与销售一体化信息系统,收集归纳一鸣公司奶吧门店的销售额、消费时段、销售渠道、评论云图等各类市场信息,精准掌握门店销售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天气、商圈、活动因素,智能预估出保证市场的最低安全库存。此外,“智慧一鸣”还可以通过会员小程序、本地生活等数字化运营手段,根据会员画像自动推荐关联产品给导购,以此提升奶吧的销售业绩。

一鸣公司数智规模化养殖场通过打造“产业大脑”实现全产业链管理。图为养殖场外景。

一鸣公司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革,形成“现代农业企业+农户+基地+门店”的增收带动模式,带动就业超1.5万人,人均增收1.6万元。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全产业链管理,打造“产业大脑”的公司不只有一鸣公司一家。位于乐清市的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枫堂)借助区块链防伪溯源系统与基地物联网建设,实现了铁皮石斛“生产—加工—流通”全环节可追溯。目前,铁皮石斛区块链追溯系统已为铁枫堂39款产品、168个产品批次提供质量安全区块链防伪追溯服务,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透明的消费环境,更为品牌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铁枫堂也建立了“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大数据及应用平台”,实现全国市场产、销、存等数据的有机整合与深度应用,把稳产业发展“风向标”。

在温州,还有许多像一鸣公司和铁枫堂一样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以数据为资源要素,建成“产业大脑”“全产业链大数据及应用平台”的龙头企业,成功探索出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品质管理提供数字化赋能,为产业优化布局提供数字化服务。

“数字田园”驱动农业接二连三

走进泰顺县西旸镇坑斗村下洋仔蜜蜂主题基地,随处可见一个个笑容可掬、形态各异的蜜蜂卡通形象,它们正在欢迎走进特色蜂蜜村的游客。这里是集蜂事体验、蜜蜂文化、蜜蜂科普和在线认养为一体的多产融合蜜蜂主题基地,打开了当地中蜂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下洋仔蜜蜂主题产业的发展,来自于返乡青年苏志勇的推动。2019年,苏志勇回到老家创办了浙江匠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匠心农业),运用“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开始尝试数字化养蜂,开发出“我的蜂场”小程序,率先推出“在线认养一箱蜂”的销售理念,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匠心农业将阿里云数据平台与数字化智能蜂箱系统整合,通过终端应用对工蜂出勤量、蜜蜂振频等数据进行监测,装备定位与温度湿度可调控通信系统,可减少开箱率,防止飞逃,提高蜜蜂质量。

“喝蜂蜜,不如直接认养一箱蜂。”对于消费者,苏志勇喊出了这个简单、直接的宣传口号。消费者可在线上平台认养蜂箱,通过直播、图片等方式实时关注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让消费者亲身感受蜜蜂王国的奇妙。苏志勇说:“当前客户认养的中蜂有3000多箱,实现年销售额300多万元,自建与合作蜂场达30多个,带动合作养殖户经济效益提高16%以上,同时自主打造的蜂图品牌成功入驻网易严选、抖音、快手等平台。”

数字中蜂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下洋仔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在挖掘村内的亮点特色与旅游需求的同时,该村提出建设蜂旅融合特色共富蜜蜂村,通过定期组织科普亲子活动,邀请消费者参观养殖基地,让大家了解蜜蜂养殖知识,以参与采蜜、酿蜜等体验活动丰富产业业态。

苏志勇介绍,未来匠心农业将重点垂直打通中蜂产业从数字养蜂到市场消费的完整服务链,推动中蜂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通过数字蜂业标准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模式创新,建立领先的数字蜂业运营服务体系,为传统蜂业的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助力乡村发展。

在温州,基于现代化数字农业发展三产融合的村庄和乡镇还有很多,瑞安市曹村镇也是其中之一。曹村镇依托“千年古镇、浙南粮仓”的独特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新业态发展,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曹村镇积极发展旅游业,进一步丰富“田园+”文旅、深化三产融合,打造了集智慧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社会实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曹村镇以绿为底色,以未来乡村建设为灵感,将全镇14个村都纳入“美丽景区”建设范围。结合各村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开发了精品研学线路,建设了体验耕读文化的梅龙书院、体验南拳文化的武术文化园、体验进士文化的文化礼堂等,带动了超过20亿元资本下乡。

曹村镇“田园+”的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镇域范围内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持续增长。据统计,2024年1—4月,该镇吸引游客近100万人次,旅游收益超2000万元;2023年全镇半数以上行政村总收入超过100万元,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500万元,同比增长40%。

基于此,曹村镇也创新旅游发展新模式,成立属于2.95万曹村人自己的进士旅游公司,实现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公司成立4年以来,经营收入超千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和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兴旺。下洋仔村和曹村镇都是以数字农业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和乡村文旅产业,大力发展认养经济、民宿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一产、做强二产、加速三产”,是他们共同的经验。以“千万工程”为载体经营山水、经营乡愁,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着力用产业为乡村点金,在实践中更新迭代乡村经营形式,培育出乡村多种新型业态,以多元化路径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增效。

如今,温州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新农村的形象日益凸显。数字化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温州乡村的变革实践,正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引领着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潮流。(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农业农村局)

本文链接:https://xiangcunbao.cn/post/80.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