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柳南区是柳州螺蛳粉和预包装螺蛳粉产业的发源地。近年来,柳南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螺蛳粉产业发展,坚持“四个到位”推进螺蛳粉生产集聚区建设,打造了24个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螺蛳粉特色小镇获评国家级AAAA景区,形成了集绿色种养、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工业旅游等融合一体的全产业链业态。2023年,辖区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1.98万元。

一是科技服务到位。依托大数据技术,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数字化,探索实施螺蛳粉上下游产业信息化改造,投放农业生产土壤水质水位监测、酸笋腌制过程监测、袋装生产线实时检测扫码设备,研发以大数据手段解决产业链中供给效能、过程管控、监管溯源等实际问题的技术模型,真正实现“小米粉”到“大产业”蜕变。搭建螺蛳粉产业融合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实施从源头到终端覆盖监管,实现农业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原料供应、预包装生产、农贸市场及螺蛳粉实体店等全流程实时生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

二是政策保障到位。及时制定下发《推进螺蛳粉产业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等十多项政策,设立螺蛳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市场围绕螺蛳粉主体产业、螺蛳粉延伸产业发展,以标准化、品牌化、文化特色化为原点,拓展螺蛳粉上下游产业链。扶持培育宏华、实隆等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稻螺、木耳等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发展。出台《柳南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着眼做好“旅游+”和“+旅游”文章,依托螺蛳粉特色小镇,推出螺蛳粉特色文化休闲游线路,重点培育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5大特色旅游,有效促进旅游产业与螺蛳粉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产业融合到位。充分发挥辖区“柳工、五菱”的工业优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螺蛳粉产业发展,以“一区一镇多基地”为总体格局,深化一产“接二连三”工程,二产向一产、三产延伸,三产向一产、二产渗透的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进500亩螺蛳粉生产集聚区的建设,全面带动种养殖业、加工和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让螺蛳粉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了从螺蛳粉原材料的种养殖业,到米粉、酸笋等螺蛳粉原材料深加工及预包装螺蛳粉生产,延伸至物流配送、餐饮、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工业旅游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四是创新发展到位。创新“股份分红”模式、“合作社+贫困户+订单”模式、“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公司+基地+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以“订单农业”、集体生产设施租赁、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行就市,保底保量收购,让贫困户在螺蛳粉产业供应链、加工链中充分受益,形成龙头集聚、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实施“增减挂钩+土地整治”模式,将城镇建设地块有偿供地所得收益返还农村,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有效解决“城镇缺地、农村缺钱”难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螺蛳粉小镇、山湾村等7个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总投资12.8亿元,实施规模达5722公顷。

通过对产业发展实施“四个到位”服务,实现了一产增量、二产提质、三产增效的目标。

一产实现“联农带农”增量。全区建成标准化优质稻生产基地3个,稻螺生产基地3个,日产1.5万棒的木耳菌棒生产基地1个,规模化木耳生产基地3个,肉鸭养殖基地14个。其中山湾稻螺、四合木耳、龙汉岭竹笋等生产基地获“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认证。参与螺蛳粉原材料生产惠及的脱贫户600户,人均年增收3300元以上,螺蛳粉成为帮扶贫困户的“扶贫粉”。

二产实现“助农帮农”提质。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模式,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不断壮大,荣获“广西轻工园”荣誉称号,入驻预包装螺蛳粉生产和酱腌菜生产企业78家,调制干制米粉33家,实现粮食、蔬菜年加工能力16万吨。螺蛳粉企业带动建档立卡户或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螺蛳粉生产企业工作,解决就业人口3000多人。各类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基地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超150人,占全区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的10%以上,螺蛳粉成为贫困户增收的“脱贫粉”。

三产实现“强农富农”增效。依托螺蛳粉小镇打造滑翔伞基地体验、螺蛳粉非遗文化体验、螺蛳粉小镇农耕文化(采摘)体验、螺蛳粉生产工业化体验、螺蛳粉文化研学游精品路线。2023年竹海公园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近600万元。百乐村以租赁土地使用权给滑翔伞飞行营地的形式,每年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入,同时解决了20多个村民就业岗位,实现了村集体土地租金收益分红、企业盈利、村民家门口就业的共赢局面,螺蛳粉成为了村民的 “致富粉”。(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南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本文链接:http://xiangcunbao.cn/post/158.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