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急速发展的当下,城市不断扩大,而乡村逐渐萎缩。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村庄由于紧邻城市,深受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发展模式也同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村庄有所区别,存在许多特异性的问题,由于其紧邻城市的特殊性,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更为复杂且巨大的变化。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如火如荼、江东新区建设走上快车道、海口城镇化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笔者利用在灵山镇桥东村担任村支书助理的宝贵锻炼机会,深入了解本村实际,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探讨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村庄的相对合理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力图以一名基层干部的视角为相同类型的村庄发展贡献一些思考。

桥东村地处海口市美兰区,紧邻海口母亲河南渡江,位于南渡江大桥和海瑞大桥中间,与海口主城区隔江相望,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桥东村主要遭遇着以下几个发展困境:

一是受城区规划发展影响较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经历了建设经济特区、建省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多个历史机遇和发展窗口期,海口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功能也明显复杂化。紧邻城区,深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桥东村等城乡接合部的村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庄,此是其特异性的起点。城乡接合部的村庄深受主城区城市规划发展模式的影响,且这种情况往往难以避免。现如今,我国城市的规划发展模式最常见的是以北京、上海等城市为典型的、不断以城市环路向周边扩张的模式。而在海口,主要是以江东新区、国贸经济中心区等片区为基础来进行整体规划和发展。从全省范围来看,整体市县以海口、三亚和儋州洋浦等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辐射发展。且不论这些规划模式对于城市其他方面的作用,其对城乡接合部的村庄是具有强烈侵略性的。当扩张遇到这些传统村庄时,基本上以拆迁新建为主,大部分村庄都在此过程中被拆除,农民搬进住宅楼,传统的乡村文化也在此过程中迅速消失殆尽。城市扩张结束以后,在建成区的外围又产生新的城乡接合部,进而又对另一批乡村产生相同作用。不同的经济水平、管理政策、历史传承、文化习俗等因素,使得不同地区的城乡接合部发展情况也存在着差异。于桥东村而言,辖区内30余家4S店的地租为村里贡献了不小的集体收入,因江东新区发展规划而被列入整村拆迁范围,村民们大多搬进了新房,生活质量相比以前也有很大提高。但发展规划的影响也是一把双刃剑,拆迁村不能自主发展产业和改变宅基地和农田等土地用途,这对村干部和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村集体靠租地、拆迁等得来的大笔收入和上级机关拨付的专项资金只能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来使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资源的浪费。

二是外来务工人口聚集对原有社会结构的冲击。远离城市的村庄聚集而居,较为封闭的社会环境创造了独特的乡村社会文化。但城乡接合部的村庄内部及周边过多的房子用于出租、出售,因此往往有较多外来人员的聚集与流动,造成整个社区凝聚力下降,原有的“熟人社会”因此变成了新的“部分陌生人社会”,甚至“完全陌生人社会”,居民之间缺乏一定的互动网络与信任,乡村内部原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同时,聚落的独立性、封闭性减弱,使得村民缺乏社会文化认同感,“礼俗社会”受到极大冲击,“法理社会”尚未完全建立,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桥东村辖区内的30多家4S店除了解决了本村100多个就业岗位之外,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外来人口。同时因靠近美兰国际机场,同样有众多在机场工作的各类人群出于租金低、上班近等原因选择在桥东村租房居住。外来务工人员出现伊始,国家对这一群体的属性、未来发展及其可能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的认识并不深刻。道格·桑德斯(Doug Sanders)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落脚城市”的概念,指出外来务工人员及“城乡接合部”此类聚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地区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城乡接合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居住、生活的场所,外来务工人员正在把自身,乃至整个村庄带进都市的世界,带进社会与经济生活的核心。所以,城乡接合部的空间开发与治理改造应充分考虑外来人口等社会学层面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外来务工人员的积极作用。

三是城市规划征地拆迁矛盾较为突出。现阶段,我国城乡接合部村庄的治理与改造以拆迁新建为主,也常在此环节出现严重问题。此类村庄的土地用途复杂不稳定,变化频率高、幅度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这是其同一般的传统聚落相比最大的差异。在驻村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征地拆迁中存在着一类关注度并不高的突出矛盾,即外嫁女是否具有拆迁补偿资格的问题。“外嫁女”通常来说,指的是同村集体组织之外的人结婚的女性。在结婚之后,“外嫁女”又会表现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情况是户籍已经迁出娘家;第二种则是户籍仍然留在娘家。而从法律角度来看,能否获得征地补偿款,关键在于对其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在桥东村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全村35名外嫁女均先后签署了承诺书,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桥东村也在灵山镇24个村(社区)中第一个完成了全部“外嫁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证。“外嫁女”的拆迁权益保障是征地拆迁矛盾中的一个缩影,笔者在驻村工作中曾亲自参与几场拆迁矛盾的调解,涉及到自身利益,尤其是拆迁这样相当巨大的利益,往日和蔼的村民们往往都会怒目相向,大吵大闹甚至诉诸法庭。

在拆迁补偿完成之后,也会一些新的矛盾产生。农业作为农村赖以存在、发展的前提,没有农业的存在,农民的生活就会出现问题。土地是部分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资本,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尽管有政府的一系列补偿措施,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技能等问题,也难以在其他非农产业中实现就业。村民得到多套房子后,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状态,社会生产方式难以跟上城市空间地位和行政组织方式的调整速度。

四是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受到现代文化冲击是现如今所有传统村庄都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村庄由于紧邻城市,其受到的冲击更为强烈。村庄的发展变迁是村民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网络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具体体现。现如今,构成农民生活世界的外部文化环境和内部社会关系在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变迁中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文化的式微、血缘和地缘关系的淡漠、国家政策的影响等使得农民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也出现相应的变化。相较于远离城市的村庄,城乡接合部的农村居民有着更多的选择,在附近的城市建成区购置房产搬离乡村、去城市寻求发展机会成为更多数人主动的选择。城市是先进、时髦的象征,村民对现代文化的主动追求,因产业发展与生活品质提升所带来的利益在逐步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着部分村庄变迁。

笔者到海南工作已有两年多,其间也曾走访过海口和其他市县的不少行政村,这些村有的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打造出响当当的农产品品牌;有的地理条件优越,优美的景色助推特色乡村旅游。以桥东村为代表的这些城乡结合部的村庄,可能在产业发展上成绩并不突出,但笔者发现这些村的村民具有很鲜明的共性特征——重视教育。相比于一些较为偏远的村庄,城乡结合部村庄的村民更能深刻体会到乡村小学等有限的教学资源同城区内顶尖教学资源的差异,也激发了他们给小孩提供更好学习条件和更优物质保障的动力和决心。以村委会的一位阿姐为例,两个小孩都在念小学,姐姐即将面临小升初的难关,弟弟一开始在村小成绩拔尖,随着去年灵山镇的村小全面关停,学生们都集中到镇小就读,几次月考下来弟弟都没能排进年级前十,这让阿姐很是苦恼,用补习班把两个小孩的周末都填满还不足以宽心,跟我商量寒暑假把小孩带到村委会来请我讲讲习题。

不仅如此,像海中、侨中等老牌中学的新校区,和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的人大附中、北师附中、海师附中等公立和私立相结合的合作办学中学都把办学点设在离市区比较近的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地区,这样既能让学生远离市区的喧嚣,安心学习,又能有足够的土地面积来建造功能完善的教学设施。桥东村的辖区内有着海师附中的高中部,而辖区内的千江悦等小区被划分在北师附中的学区内,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学区房。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桥东村村民重视教育的广泛共识。

对于上面说的几种困境,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需要对以下两个方面给予一定的重视:

一要重视城乡结合部村庄不同于传统村庄的特点。在城市规划的初期阶段,很难对城乡接合部的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 导致这些村庄的规划及建设管理同城市发展相比较而言稍有滞后。由于不同的社会特点,适用于城市的规划发展模式不适用于乡村。政府在制定决策时应具有全面观,了解城乡接合部所面临的社会困境,充分考虑传统乡村不同于城市的社会环境特点。外来务工人员聚集是城乡接合部的村庄不同于其他村庄的显著特点,外来人口的经济活动特点与行为选择对社会空间的形成与演化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城乡接合部村庄的规划发展研究应充分考虑外来人口问题。

二是重视文化因素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城乡接合部的村庄是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相接之地。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使原来的农村社区不仅从物质上,并且从精神层面上与城市社区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对乡村历史的研究与整理,有效利用历史遗留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这些村落文化、民俗风情,能唤起村民的荣誉感、团结感、文化感,助力推进乡村全面发展。在桥东村靠近南渡江的一面,就伫立着“海口老铁桥”,也叫“鬼子铁桥”,它是南渡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海南的第一座大桥。作为日军侵华的罪恶铁证,村里很多老人对老铁桥都有着深刻而又痛心的回忆。这其实就是乡村历史和村落文化的一部分,如何保存好这段历史,如何让这段历史融入红色教育、成为精神文化资源,进而助推村庄的发展,都是后面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使对乡村发展的研究越来越集中,针对城乡接合部的村庄,其面临的城市扩张、征地拆迁、外来人口等问题都在一步步解决的过程当中。城乡融合发展是全岛同城化的必然要求,是海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有序有力、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海南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特殊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海口市江东新区的村庄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其规划发展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同时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一个村落在城市化大潮下,其发展过程中不仅记录着家庭关系、社会组织的改变,更承载着时代的变迁。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按照海口目前的城市扩张模式和速度,在可见的未来,灵山镇的大部分村庄都将被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所取代,被城镇化的大潮淹没。这些已经在地图上存在了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村庄肯定会在发展的浪潮当中焕发新生,村民们也能过上更富裕、更红火的日子,毕竟现代城市所能带来的各种优越条件是乡村无论如何也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应以理解的态度正视时代的问题,齐心协力、认清目标、展望未来。(作者单位:海南省美兰区委组织部)

本文链接:http://xiangcunbao.cn/post/172.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