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近年来,陕西省岚皋县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将生态旅游首位产业与推进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将乡村旅游与乡村建设高效统筹、一体推进,探索实施了改旧房、改设施、改环境、改陋习、建和美庭院“四改一建”工程,累计整合1.7亿元,撬动民间投资4.7亿余元,形成了三古逸境、蓬莱仙境、客路故乡、大河之尚、银盘揽胜等30多个融合发展示范点,实现了土墙青瓦与时代创意交相辉映、农耕文明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互促共进,书写了乡村美起来、产业强起来、村民富起来的时代新答卷。

坚持“三个统筹”,强化资源要素支撑

始终把现代宜居农房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旅游强县的重要抓手,注重工作统筹,抓好顶层设计,高效配置资源,做到“一张图”绘到底、“一盘棋”下到底、“一本账”管到底。

一是实行谋划、规划、计划“一张图”。紧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感提升”,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围绕安居、乐业、乡愁“三位一体”,从蓝图谋划、建设规划、施工计划环环紧扣,将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陕南民居风貌特色、巴蜀山地多元文化和特色乡村旅游打造,系统思维、因地制宜,试点推进、逐年覆盖,实施宜居农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焕新颜,构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乡村环境,营建左邻右舍、里仁为美的空间格局,形成自然紧凑、充满乡愁的农房群落。

二是下好民事、民办、民议“一盘棋”。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动群众,围绕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将群众高不高兴、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农民意愿融进去、生产需求装进去、生活习惯放进去,农房怎么建农户说了算,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缔造美好幸福家园。通过党员干部带头、院落会动员、方案集体评议、群众代表议价、劳务公司投劳等方式,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邻里互助、投工投劳、换工换劳,最大限度开源节流、压减成本,群众累计投劳2万人次,以劳抵资410万元,材料成本压减10%以上,实现了从“被动改”到“主动改”的转变。

三是算好资金、资源、资产“一本账”。坚持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把乡土资源利用到最大化,把建设资产管好用好,按照“农户投入为主、财政奖补为辅、市场主体参与”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达标奖补”的方式,先后出台人居环境整治、院房环境提升、和美庭院建设、星级庭院创建、精品民宿打造等奖补办法,累计整合资金1.7亿元,撬动群众投资1.5亿余元、市场主体投入3.2亿余元,有效解决了没钱办事的难题。坚持把老天爷赐予的、老祖宗留下的、老百姓喜欢的资源盘活用好,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对具有利用价值的特色农房和闲置旧房,由村集体统一收回,通过自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运营,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50万元以上的村达13个。

实施“四改一建”,打造宜居和美乡村

坚持把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紧扣“风貌乡土、功能现代、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总要求,坚持系统观念、融合思维、集成思想,以改促建、以建提品,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聚力改旧房,筑牢安居基础。始终把住房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紧盯住建部住房安全保障7类人员、5种方式、42条技术导则,突出农村土坯房、老旧砖混房、无用废弃房,按照“平改坡、石改瓦、旧改新、拆无用”的原则,实施旧房质量提升工程,累计改造农村土坯房3511户、老旧砖混房378户,拆除无用废弃房479户,实现了房顶无渗漏、门窗无变形、楼面变整洁、四周畅排水、废房全拆除的目标,农户安居基础更加坚实。

二是聚力改设施,提升宜居水平。坚持以农户需求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方便实用、现代宜居”的原则,优化农房室内功能布局,统筹推进厨房、厕所、圈舍、电路等改造,累计改造卫生厕所1472座、规范化厨房869户,集中建设功能房478处1266间,实现产居分离、人畜分离和净污分流,切实提升了宜居舒适度和群众满意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城乡基础设施补短强弱工程,累计整合资金3.9亿余元,推进12条重点乡村道路建设,构建景区通达、园区通畅、社区通联的“快进慢游”交通路网,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持续优化城乡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资源布局,建成县域三级商贸物流体系,荣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是聚力改环境,打造美居家园。对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千工程”考核体系,结合“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整治,采取“清、拆、建、管、规”五项行动,累计清理生活垃圾2.1万吨、农业废弃物1585吨,疏浚水塘575口、沟渠860余公里。统筹推进道路硬化、院落亮化、节点绿化、环境净化,累计修建联户路、院落路1.7万米,改造土院坝3.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990盏,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3392处,2.3万户群众受益,逐步解决了通组连户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脚泥”和农户院落“夜间一抹黑、四周一团乱”问题,一个“净、畅、亮、美、和”的新农村脱颖而出。

四是聚力改陋习,营造乐居氛围。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从“院子、窗子、被子、筷子、胡子”入手,下足绣花功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高农户文明意识、提振群众精神风貌。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委员会、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作用,创新设立村道德银行,探索开展垃圾银行试点,全面推行“晾、晒、比、奖”四项措施,持续深化新民风建设,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儿女、好邻居、好妯娌”等各类表彰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塑造了孝悌、勤劳、诚信、好客“四美民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民间文艺,激活乡村舞台,打响了大道锣鼓、晓道竹马、南宫雄狮、巴山唢呐、水雾樵歌等一批民俗文化品牌,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崇德向善、欣欣向荣的和美乡村景象。

五是建和美庭院,缔造品质生活。坚持宜业才能安居,围绕“一村一品、一院一景、一户一特色”,将和美庭院建设与庭院经济、民宿打造、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实施“星月工程”“星链计划”,以院为星串村,以村为星串镇,以镇为星串县,创新推进“一镇十六村”星级和美庭院建设,按照“三净三星农家小院”“四美四化特色小院”“五有五星农旅小院”标准,建成三星级庭院2000余户、四星和五星级庭院705户,巴人部落、银盘揽胜、高峰忆家、蓬莱仙境等民宿集群30多个,发展“五小”庭院经济1653处,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省级“五美”庭院示范村1个。

筑牢“三重保障”,全面提品提质提效

一是突出“联”字聚合力。坚持“县镇联动、部门联通、镇村联手”,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抽调12名科级干部、36名业务骨干,一镇一组、联镇包抓、驻镇指导。坚持各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分管负责人具体协调,班子成员联片跟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整合宣传、技术、劳务等力量,统筹推进、联动发力,凝聚起上下一心、齐抓共建的强大合力。

二是突出“管”字促规范。出台《岚皋县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聚焦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全过程管理,从设计、审批、施工到验收使用,严把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严格实行“农户+技术单位+部门”三方签字背书制度,规范项目完工“村级自验、镇级复验、县级核验”程序,坚决避免一哄而上“一刀切”,坚决杜绝涂脂抹粉、作“表面文章”,坚决杜绝群众反对式“造盆景”,确保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件事都办在群众心坎上。

三是突出“严”字督实效。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纳入各镇、各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督查重点内容,严格实行“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度考核”工作机制,通过问题交办单、通报提醒函、警示谈话书等形式,层层传导压力,全面压实责任,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项任务高效落实。(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乡村振兴局 供稿)

本文链接:http://xiangcunbao.cn/post/84.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